潘多拉效应:如何运用潘多拉效应激发用户的兴趣?-干货案例库圈子-巧卖圈-巧卖圈

潘多拉效应:如何运用潘多拉效应激发用户的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普洛夫曾经写过一本趣味心理学,在书的前言中,他特意提示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

然而大多数读者都“不听劝”,首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

你看越是不让阅读,我们越是想去阅读,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被禁的事物,我们都会感到好奇:为什么不给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如果这种好奇得不到解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决定了自己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

所以很多文案人员也会故意在标题上面写着:内部绝密资料不能外传,这样反而引起了更多的传播,这其实就是人性的潘多拉效应在起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潘多拉效应激发用户的兴趣呢?

第一个方法是制造神秘感,激发好奇心

越神秘,越能激发人们的欲望。

比如马蜂窝旅行网和杜蕾斯共同发布了联名套装一未知的小黄盒。

这个未知的小黄盒里面包含着旅游攻略、杜蕾斯的避孕套,以及被视为最大看点的神秘礼品。

20250308090042531

对于这个未知的神秘礼物,在你拆开手中的小黄盒之前,你永远都无法知道里面会有什么。

也正是这种神秘感,小黄盒一经推出,便刷爆了朋友圈。

所以在营销中,我们可以刻意制造一些神秘感,比如在新产品发布的时候,把最重磅的功能隐藏起来,吸引客户主动去寻找,第一个找到的可以给予大奖,这就是把功能神秘化,让客户主动去找答案的一种方法。

同样的,如果我们做一场活动,可以用神秘嘉宾或者神秘礼物,或者有神秘大奖等这些制造神秘感的方式,激发了客户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兴趣并且参与。

潘多拉的第二个应用是制造悬念,吊足胃口

你看以前的说书先生就很聪明,当你听到最高潮的部分,他突然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如此一来吊足了观众口味,下次一定早早过来茶馆等着听故事。

所以在我们写文案或者做宣传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直来直去地宣传,试着用提问、惊讶、质疑等吊胃口的方式给客户设置一些疑点,制造一些悬念,然后再逐步的地抖包袱,解开悬念,这样就能够一步步引导客户的注意力,勾起客户的兴趣,加深客户的印象。

比如金龙鱼之前的一个宣传:一瓶油2万。

制造悬念能很好地引起大家的互动和参与。

潘多拉效应的第三个应用是:加以禁止欲擒故纵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某种欲望越是被禁止,他反弹得越强烈。

也就是说,越是得不到,越想要得到。

那么在营销中如何做到加以禁止呢?

比如你可以在一篇文案中故意加上绝密或者内部资料严禁外传等字眼,这样会激起人们的窥私欲,反而会获得更大的传播。

同样的,还有法国克伦堡啤酒进入美国市场时的一个广告语:美国人啊少喝一点我们的啤酒啊。

这个广告在美国一播出,立即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到底是多好的酒,那法国人如此留恋。

结果引起了人们的争相购买,少喝点反而变成了多喝点。

所以在营销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加以禁止的手段,激发人们的逆反心理,让人们有更多的兴趣去了解你们的产品。

最后我们用一张图来总结下潘多拉效应的3个应用:

20250308090042179

你学会了吗?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