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群,很多人会认为,基于微信建很多的微信群,然后拉人,满了,再建新群,再拉人……
反正不管他是不是有同属性的,不管他是否意愿,先拉进来(拉新),再促活,再留存。
然后一开始红红火火吵吵闹闹聊几句,没过几天就冷清了,渐渐地成为了死群,有人说话,没人回应,群内人发东西,无非是广告链接、文章分享、再加个红包求转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你很难想象一群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聚在一起能干嘛?所以就只能广告了。
而很多所谓的行业群,你以为加进去能学习、能认识到谁、能把这些人变成人脉,但是你会发现,半年甚至一年下来,其实真正让知识、人脉资源变现的,没有几次机会,甚至一次都没有。
那如果你想利用社群来帮你赚钱,产生更多的价值和利益的话,你必须要花点心思去运营它,维护它。
怎么做呢?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群助理
一个好的社群,应该要有专门的群助理收集社群的聊天精华记录,一些有用的资讯,问题答疑整合。 每天整理晨报,让大家了解最新的资讯,避免信息差。
2、群分享
每周组织社群成员分享干货,比如你的会员交流群,每天早上10点有固定的干货内容分享,如果有别的课题,也可以在晚上做直播分享。
保持良好的活跃度,促进社群成员互相交流,学习。
秉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可以组织成员轮流做分享,思维碰撞,才能得到不同的想法和收获。
3、如何让社群成员分享?
可以设置一些福利,比如现在很多社群都是以年收费的,那么续费的时候可以有优惠 XX 元;又或者有项目红利时,分享人员可优先享有……
4、群精华
社群所整合的有用记录,答疑以及每周分享都统一整理到群精华当中。
方便社群成员查阅,复习,也方便后面加入的成员补习未进群之前的内容。
社群的精华内容整合是很有必要的,方便成员之余,也方便管理人员。
5、群门槛
进群人员通过签到、分享、邀请、互助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分数高会有相对的奖励。
考核人最好是群友,这样能相对公道。
考核分数:群友打分+群主打分,各占多少百分比,要以大家所在社群的设置为准,可以和社群成员互相讨论后再制定。
群门槛除了付费外,还可以加入以下项目审核。
比如:你的群定位是淘客干货类,进群的用户必须达到月入 X 佣金,或进群后需要分享自己在操作项目中的流程、心得等。
6、提高社群活跃度
提高社群活跃度,不能单靠群主一人就能让整个群活跃起来的。
社群需要持续优化,群成员敢于提建议,群管理虚心接受并完善当中的内容,才能让社群走的更远。
所谓众口难调,我们很难做出一个方案让所有人都满意,所以就需要慢慢调试,在活跃度和干货分享中找到平衡。
只要大家都乐于去提建议,一切以推动社群价值和项目发展为前提,相信这样的社群会在大家的努力中渐渐看到成效。
7、社群文化的建设
社群管理不能单靠个别人维护或社群规则建立。
社群管理的最佳状态是产生内部的独有文化,促进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整个社群的活跃度和团结度更高。
成员加入社群也会货比三家,或者现在还愿意呆在你的社群,而遇到更好的社群则会离开。
如何做到留存,让社群能长期发展,这就关乎于社群文化的建设问题。
8、线上线下的打通
线上聊千遍,不如线下见一面。
移动互联网普及,虽然使大家的社交更方便,但是线上线下的交流都是缺一不可的。
成员之间如果想获得更多亲近感和认同感,就需要线下面基。
可以丰富群成员的体验,也能加深群内社交关系链的沉淀。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社群运营的内容,人都是情感动物,如果他对一个社群产生感情,就肯定会在群内活跃。(沉没成本)
而让大家对该社群产生情感连接,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如何去运营,去维护每个用户对于该群的连接。
你学会了吗?
请登录后查看回复内容